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业建设科研工作

戴院长在教学科研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通信工程学院管理员时间:2020-05-17


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我校内涵建设

 —在湖南民族职业学院2018年教学科研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戴金波

(2018年1月23日)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内涵建设,促进学校新时代跨越发展的重要时刻,按照学校党委的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湖南民族职业学院2018年教学科研工作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顾总结近两年来教学科研工作的成绩,确定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涵建设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校党委、行政研究的意见,我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两年教学科研工作的回顾


(一)教学工作方面


1.以加强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党委始终将教学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提高了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召开全校教学工作大会、党委行政专题议教会,教学工作例会形成常态;党委明确学校和教学院系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教学管理或培养质量出问题实行一票否决;2017年开始,坚持落实校领导、院系及职能处室负责人听课和兼课制度,学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通过听课、兼课,全面掌握了教学一线的情况;充分发挥了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坚持专家治校,对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教学执勤和教学检查力度,学校和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加强了教学过程督查和深入课堂听课;学生评教成为常态,两年来,学生评教课程达1493门次,参与学生数56328人次。


2.以优化专业结构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学校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业建设原则,启动了专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近三年来,停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心理咨询、物流管理、表演艺术等4个与产业、行业对接不紧密,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长远发展,新申报了工业机器人、国际邮轮乘务、网络营销、室内艺术设计、移动应用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9个专业,学校专业涉及到9个专业大类,现有备案高职专业29个。按照卓越校和"双一流"建设的要求,我们聚焦"教育",初步构建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文化创意、教育管理与服务、教育技术等5个专业群。教师教育专业集群2017年4月正式立项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特色专业群",该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分解,正在稳步建设之中。


3.以保障制度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和强力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的改革创新。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求,着力加强了推进内涵建设的制度体系的建设。2017年,教务部门整理编印了涉及教学管理、内部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国家、省级文件汇编4本,70多万字;对原有教学文件进行了梳理完善,为突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建设的导向,在2016年颁发9个教学文件的基础上,最近又新出台了涉及教师学历(职称)提升奖励、学分制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文件9个。各种激励措施进一步完善,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操作性进一步加强,为强力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


4.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为目的,切实加大教师队伍教育培训的力度。教务处、科研处和各教学院系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关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教师教育相关文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质量意识。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2017年教师培训经费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新增60﹪,先后选派91名教师到省内外参加了培训学习或学术交流研讨,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7人次,中级职称教师35人次。学校和各院系还先后邀请了1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为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加强了我校与兄弟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帮助老师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5.以创建"双一流"为目标,精心组织师生参加毕业设计、技能竞赛、技能抽查和教学项目建设。为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积累经验,锤炼队伍,2017年我校组织8支队伍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国赛二等奖1个,省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5个,学校获优秀组织奖;2018年,我校又报名参加13个项目的省级技能竞赛,在刚刚结束的5个项目竞赛中,我校又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喜获开门红;2017年学生毕业设计在省厅抽查中合格率为96%,列优秀等级;3门课程立项为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项目,并验收合格;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说课竞赛"获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获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团体赛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二等奖作品1项,三等奖作品2项。参加"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作品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艺术表演节目获一等奖,教师论文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校选送的诗朗诵《明月千古》获"湖南省首届大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高职组二等奖;武术专业学生在各类武术竞技赛场高奏民院雄风,参加湖南省第五届武术大会获金牌19枚,银牌17枚,铜牌11枚,并获优秀组织奖;参加第五届东亚武术交流大会获金牌23枚,银牌4枚,铜牌3枚。学校首次组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笔试通过率超过70%,高出岳阳市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


6.以创新创业和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不断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坚持"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的发展战略,探索实施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生源质量明显提高。从2014年开始,我校文、理科高考录取分数持续走高,2016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403分,排全省高职高专第6名,理科录取分数线387分,排全省高职高专第3名;2017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406分,理科录取分数线374分,又排在全省高职高专前列;新生报到率连续4年名列全省高职高专第1名。生源结构明显改善。2016年我校在校高职生8873人,三年制高职生占在校学生总数比例为82.5%;2017年在校高职生9393人,三年制高职生占全校学生总数比例为83.4%。随着生源质量和结构的改善,我们一边抓教学质量,一边狠抓"双创"和就业工作。我校2016、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6.20%、96.79%,就业率持续走高且稳定在全省高校一类水平。近两年,全省就创业"一把手工作"督查中均评为优秀单位。我们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了毕业生职业素养。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7个,市级奖项9个,被省教育厅领导戏称为全省高职院校"双创"工作中的一匹黑马。


(二)科研工作方面


1.建立健全科研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大激励机制,营造学术气氛。近几年来,科研处牵头制定和完善了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活动管理条例》和《加强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等18个科研管理制度,为发挥科研工作的引领、创新作用,营造学校科学研究风气,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注重平台和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积极助推科研创新。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加强理论武装。学校每年都组织科研工作系列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和座谈会等,提高广大教师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提升。二是大力支持科研团队的建设发展。充分利用学校中华汉字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所、科研创业园等研究团队应用研究的资源、技术和成果,积极探索"产学研"的融合,在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市场应用开发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三是结合学校办学特点,重点建设省级特色研究基地。我校民族教育研究基地是省教育厅确定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该基地研究团队积极聚焦内地西藏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在民族团结教育、西藏学生健康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狠抓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省级以上项目立项和结题率在省高职院校中居领先水平。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高度重视科研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近年来,科研处主动作为,积极动员、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项目无论是立项数量还是结题率都连续再创新高。近五年来,我校有省级科研立项课题130余项,其中国家课题5项。仅2017年,学校就立项省级以上课题30项,其中,国家部委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8项,省教育厅科研资助课题16项,省语委资助课题1项。学校对立项的课题认真进行检查和管理,督促课题负责人按计划研究、按时结题,协助有困难的课题抓住重点,突破难关,完成研究任务,确保了课题结题率达100%。基本做到了教师科研有方向,只要想做的教师都不缺课题,为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和教师职称的晋升打下了基础。


4.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教学研究成果,为创建"双一流"高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研处积极发动、指导全校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学术评优评奖活动,精心组织教师参加了每年由国家和省内官方或各类正规专业学会、协会主办的论文评选、科研成果评奖活动。2017年重点组织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推荐工作。近年来,学校获得的成果奖档次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先后获得了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三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每年省级以上论文评选获奖数都在80篇以上。


二、目前教学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一)机遇与挑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新航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等,不仅使我们感到了国家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而且感受到了湖南民院发展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学校未来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学校专业和内涵建设必须根据党和国家宏观政策文件和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稳步推进。


2.卓院校和"双一流"建设为我校新时代的内涵建设规划了新蓝图。国家已经正式启动了高校"双一流"建设,湖南省也出台了"双一流"建设方案,卓越高职院校建设还在稳步推进。这对我校建设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创建"双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完全符合国家、湖南省"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和我校发展实际,为我校新时代的内涵建设规划了新蓝图。根据省教育厅安排,"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要立项建设20所卓越高职院校,现已立项建设16所,2018年还要立项建设4所,我们还有最后的机会挤进最后一批卓院校重点建设。但2018年的卓院校立项是以专业群建设成果论英雄。哪所学校专业群构建合理、建设水平高哪所学校就可以立项列入卓院校建设。扎实推进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尽快提高我校专业群建设的水平,是我们内涵建设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3.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为做强学校优势和品牌专业提供了新机遇。教育部2017年10月26日颁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决定着手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与此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就是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些利好政策为我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对我校如何主动适应专业评估、专业认证等时代发展大势,切实改善教师教育专业办学条件,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优势专业在新时代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将成为我校今后一个时期最根本、最迫切、最关键的任务。


4.湖南新一批高校的设置和师范类专业办学点的增加,特别是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将给我校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目前,已新设置了湖南幼专(常德)、湘南幼专(郴州)、湘中幼专(邵阳)等三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早就停止招生的株洲师范专科学校已重新恢复招生。"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还将在怀化、益阳、永州、衡阳、长沙、娄底各新建一所师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省将有10所新升格的师专或幼专与我们初教学院和学前教育学院抢生源,原来与我校合作进行中高职对接试点的学校都从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另有消息说,近两年湖南省有20多所本科院校申报开办教师教育专业;2018年将新增30多个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点,新增90多个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办学点。我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传统优势专业生存空间将受到进一步挤压,原有的办学优势将不复存在。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2021年开始,高考考生将按专业填报志愿,先选定专业,再按学校排序报志愿。这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然结果,意味着哪个学校具有一流的专业哪个学校就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因为一流的专业将成为考生的首选。我校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如不强力推进,到2021年,我们的专业即使是目前具有优势的专业都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以上消息,对我校来讲每一个都是十分致命的。隐患重大!压力山大!挑战巨大!民院人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稍不留神,我们就会淘汰出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校教学科研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教学中心地位仍然不牢,还没有在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上得到有效保障;"双一流"、卓越校、专业群等重点项目建设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对内涵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师德师风和职业素养还亟待进一步加强。具体来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1.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远远适应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能适应信息化深度融合需要,不能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需要,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的需要,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等还不能满足内涵建设的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远远适应不了"双一流"和学校内涵建设的需求。个别教学院系师资力量薄弱,生师比偏高,大量劳务派遣和临聘教师应付日常教学,教学经验不够,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一些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教学名师不够,省级以上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缺少,教学团队整体实力较低;教师的民院意识、团队理念、奉献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不够,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老化,即使是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也缺少创新意识。面对日新月异的用人市场的需求,面临毕业设计、技能抽查、技能竞赛的全方位质量考核,缺乏应对策略,临阵磨枪,仓促上阵,忽视平常准备积累。面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和教师资格证国考条件下制约教师教育专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思考不够,准备不足,应对不敏捷。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仍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4.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联系不紧,远远适应不了"产教融合"、以研促教促学的要求。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与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教师的科研还基本上处于游击战、麻雀战、各自为战的状态,多是为了评职称、为了个人专业发展写论文、做课题,很少有人主动将科研与自己或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因此,造成学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变成了"两张皮",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引导和推动作用发挥不出来,学校教学改革也因为缺少既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难出有价值、有分量的成果。


三、2018年教学科研工作的任务


2018年及以后一个时期教学科研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实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大力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教学条件、实训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强力推进卓越校的创建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的建设,确保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科研的创新引领作用,确保教育教学研究更加深入,技术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推广结合更加紧密,教学科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2018年教学科研工作要抓住以下8个方面重点发力: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尽快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湖南民院能否实现学校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建"双一流"高职院校、实现"二次飞跃"的奋斗目标,关键还是人的问题。2018年,学校要根据未来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求,在近两年大量招聘引进人才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重点专业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通过公开招聘、"四海揽才"等形式,面向全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科研需求的优秀人才。其次,要加大现有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的力度,积极选送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深造。2018年开始,学校在继续选派教师到国内学习深造的同时,还将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国外(境外)进修培训,学习借鉴国外、境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开启湖南民院服务"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大幕。本次大会,学校出台了《湖南民院教职工学历提升奖励暂行办法》和《湖南民院教师职称晋升奖励暂行办法》两个重要文件,积极支持、鼓励青年教师读研攻博提升学历水平,大力支持和激励教师进行职称晋升。学校奖励政策非常优越,希望青年教师尽快提升学历水平,希望全体老师高度重视自己职称的晋升。学校人事处和科研处在严格执行学校奖励政策的前提下,正在对有职称提升意愿和可能的教师进行统计分类,今后在课题(项目)申报、论文发表、成果评奖等方面要进行重点帮扶。希望全校广大教师把握好政策和机遇,重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人生。再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争先创优、积极为学校建设发展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学校和各院系要继续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大力表彰优秀教师。本次大会开始,学校每年将对"教学名师"、"优秀实践指导教师"、"优秀教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树立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通过榜样的示范引领,积极推动教师队伍的优化提质。


2.强力推进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尽快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群体系。首先,要实质性启动教师教育"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按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的要求,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扎实进行:一是常规建设工作按照任务书要求逐条、逐项分解到人,保证任务如质如量如期完成;二是每年以立项校级建设项目的方式重点建设,稳步推进,彰显我校教师教育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在全省的典型性、创新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特征。其次,要结合院系调整更名对现有专业进行适当整合。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几个招不到学生、没有师资、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三无专业",准备采取"壮士断腕"的气魄坚决停办,争取将学校专业稳定在20个左右。再次,要继续坚持"做精教师类职业教育、做强现代管理与服务类职业教育、突出民族特色"的办学定位,科学制定我校专业群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聚焦教育,面向三产,以"教育与体育大类"为"一体","文化艺术大类"、"电子信息及现代管理与服务"为"两翼",形成教师教育、文化艺术、现代管理与服务、电子信息等5大专业集群,促进群内专业共享教师、共享课程、共享实习实训资源等,以专业群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力争实现优势专业更优、特色专业更特,将我校专业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3.重新制订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大法"和基本遵循,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盯用人市场风吹草动。当前,学校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有了新要求,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新目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有了新方式和新标准。但是,目前,我们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比较陈旧,急需重新制订和优化。教务处已经作了布置和安排,2018年4月底各院系必须全部完成。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强调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就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强调课证的紧密融合,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要无缝对接技能抽查、技能竞赛、毕业设计和教师资格考证。各院系新制订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学校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三堂会审",要听取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再提交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审定。2018年秋季开始,各院系专业教学必须全部按照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


4.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学校将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校园网络和教学平台建设,大力倡导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展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2018年开始,要结合学校教师、教室等教学资源不足和学分制试行的实际情况,以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为突破口,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探索开发网络课程,积极申报立项建设省级网络共享课程,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要实行线上线下、分段排课、研究性学习等不同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线上教学的比例要力争达到25-30%。公共课部要率先启动公共课教学的改革,要认真研究、探索文化素质与能力课程的整合与创新,立足能力本位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与能力。通过公共课教学改革取得经验和成果,再引领和推进我校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走向深入。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理实一体、课证融合、注重素养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2018年要着重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上寻找新的突破。


5.逐步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将按照教育部45号令的要求,在2018年开始逐步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我们要依法依规稳步推进专业学制与年限、课程体系、学分绩点、学生的缓考重修等方面的改革。学分制改革试点将分三步逐步进行:一是制定学分制管理试行办法。从学制与年限、课程体系、学分与绩点、课程考核、选课管理、学分互认到学生的免修、缓考和重修、社会实践、奖励与处分等进行规范;二是落实学分制试行的相关环节,规范程序和必要手续。包括完善网上选课制度、学分累计办法等,办理好学生缓考、重修等收费有关手续;三是制订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等学分标准,完善校本平台,科学累计、管理好学生学分。


6.积极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严格加强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要积极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要求,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方针,尽快落实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建评办的职能,继续完善学校和教学院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监督。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实施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和发布制度,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不断完善并认真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年终院系综合绩效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其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导向作用和在学校质量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开展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健全并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严格有效执行。2018年,要重点督查、严格监控合作办学院系和自主进行教学管理的合作办学项目部的教学工作,对其任课教师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不符合学校对专任和兼职教师资格要求的坚决不允许上讲台;对合作办学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也要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校企合作真正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决不能让极个别唯利是图、不讲诚信、不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合作办学者砸了湖南民院的牌子!


7.切实加强教学研究,适时启动学校首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学校支持广大教师回归课堂,安心教育教学工作,重视教学研究,大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积极争当"教学名师",学校已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予以激励和保障。为推动形成教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对接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推荐,最近学校出台了《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决定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2018年5月准备启动学校首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主要奖励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包括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信息化教学、网络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成果。


8.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力争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2018年学校科研工作要注意抓住几个关键问题,重点谋划:一是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学校科研工作要结合卓院校、"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建设的需要,重点关注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信息化教学和网络共享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创新、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要在服务学校内涵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多做文章;要急民院之所急,多想"民院事"、说"岳阳话"、唱"巴陵戏",多做一些有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学校科研立项和省级以上的项目申报推荐都要坚持以此为重点。二是要大力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本次大会要表彰3个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5个优秀科研团队,并不是说我校科研团队建设就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与兄弟院校相比,我校在科研团队建设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大力表彰科研团队,就是想发出一种强烈的信号,学校会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大力支持和培育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确保科研创新团队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有分量的成果。要积极引导相同或相近学科方向的教师组成有利于个人与团体共同发展的科研团队,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定期交流与合作,在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的申报上发挥合力,并对取得立项的项目共同开展研究,推动合作研究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果。三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学校将修订完善原有的科研奖励条例,加大对有理论价值、有民院特色、有实践推广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奖励的力度,让我们的科研工作真正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先导和推手;本次大会出台了鼓励、资助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授、副教授继续带头搞科研、做项目、帮带年轻老师的奖励政策;学校还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调整纵向课题的配套政策,总体思路是要将配套经费重心后移,视结题等级和获奖情况给予相应比例的配套经费,仅仅是合格的项目以后将减少配套经费的比例,对获得重大奖项的项目要在配套经费上提高比例,还要予以表彰奖励,优先推荐参加职称评定,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科研获奖数量少、层次不高的"短板"问题。四是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术行为。要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首先,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是科研成功的关键;其次,要建立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强化申报信息公开等制度;再次,要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并落到实处,严肃惩处学术不端行为,长期坚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研究环境。


老师们,同志们:2018年和未来几年是我校内涵建设能否获得重大突破和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虽然学校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但是有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有百年民院的执着坚守和深厚底蕴,有全校教职员工的自强不息和协力同心,有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的良好基础,我们对湖南民院的未来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充满信心。各院系、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学校的内涵发展为己任,以主人翁的意识、创新务实的态度、担当奉献的精神,积极投入到教学科研等内涵建设之中,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描绘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双一流"建设和"二次飞跃"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