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党史学习教育】湖南篇——《徐特立:坚强的“老战士”》

作者:通信工程学院时间:2021-06-18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2021年2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通信工程学院党总支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主题,深入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每周推送一篇党史故事,全体师生要在学史中做到学思践悟、深学笃行,为建设特色品牌学院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徐特立,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一生走过了一条由苦难到辉煌的道路,先后经历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等不同时期。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站在劳动人民一边,立志为社会服务。正因为有了这份初心和使命,他总能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抉择,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从一位民主主义者跃进为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家。


        积极求新

        年幼的徐特立生活在湖南长沙县的农村,母亲的早逝、父亲的整日劳累和生活的极度窘迫,使他初尝人世的艰辛。1886年,饱尝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了一点学费,将9岁的徐特立送进私塾读书。16岁时,徐特立因家中亲人去世,必须自谋生计而不得不辍学。经过几年摸索,18岁时徐特立终于作出从文的决定,“确定教书兼习科举业”“可以进步,又可谋生”。于是,徐特立一边在家乡教蒙馆,一边“兼习科举。在博览经史子集的同时,徐特立积极阅读《湘学报》《湘报》等传播西方文明的书刊,特别喜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写的那些针砭时弊、议论时政、激情洋溢的文章,一度自命为康梁的信徒。

后来,他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家乡,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又考入了由同盟会会员周震鳞在长沙城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学习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新知识和西洋史、东洋史等讲授资产阶级革命的课程,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教案时,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教育救国

        徐特立抱着“创造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的奋斗目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姜济寰、何雨农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学校以开发民智、教育救国为宗旨,专招农民子弟入学,附设速成师范班和女子班,这改变了长沙附近农村没有新式学堂的状况。为了节省开支,他给自己立了一条“多教课,只吃饭,不拿工资”的规矩。为了给学生保质保量地上课,徐特立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创办梨江高小,是徐特立走上新的教育道路的一块里程碑。

徐特立主张为劳动人民办学,学校向劳动人民敞开;反对把学校当成政治投机的资本,去投靠反动统治者;也反对把学校当作私人产业,从中牟利肥私。徐特立常常说:“我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为了让劳动人民的孩子读得起书,他将“俸金半数以上用来办学”“一小部分用来帮助清贫学生”。后来,徐特立在《六十自传》中写道:“长沙县(包括现今的长沙县和长沙市)的教育,民国八年(1919年)以前,差不多都是我一手办的”“长沙一共有800个小学校,所有教员是短期间由我一手培训出来的”。徐特立在教育救国的道路上艰辛跋涉、艰苦创业,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像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蔡畅、李维汉、许光达、田汉等都是他的学生。


        老骥伏枥

        1949年3月,徐特立随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先后参与国共和平谈判、全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接管等工作。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了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欢庆他为之奋斗了近50年的革命理想终于成为现实。


        这年,徐特立已经72岁,在常人看来实在可以颐养天年了,然而他却从不因年老而松懈。欢庆之余,他想到的不是革命大功告成,可以坐享清福,而是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的艰苦任务。他在《祝吴老(指吴玉章)七十大寿》的诗篇里写道:“……百年殖民地,从此永完结。前途之艰巨,基本在建设。幸勿过乐观,成功在兢业。您我励残年,尽瘁此心血。”表现出他敏锐的眼光、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伟志愿。他对好友谢觉哉说,人一天没停止前进,就没有老,一旦停止前进就老了。为了勖勉和策励自己,他制订了一个20年学习和工作计划,作为晚年的奋斗目标。


        此后,徐特立不顾年事已高,仍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领导一批党的宣传干部和史学工作者从事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和党史等的编纂工作,并继续以各种方式关心、指导教育工作:或报告讲演,或撰文著述,或视察调研,或接待来访,或书信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而不懈地奉献着光和热。这位坚强的老战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与时俱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68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


        徐特立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中共中央这样评价他:“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骄傲,把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发扬光大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毛泽东评价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周恩来评价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刘少奇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朱德评价他“你是革命模范的人,你是革命前进的人。不管革命历史车轮转得好快,你总是推着他前进的”;任弼时称他是“延水青松”。